近日,公司“四大转型”推进工作会召开,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大转型”全力谱写谈球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谋划蓝图、指明方向,会议结束后,各单位迅速掀起学习宣贯热潮,具体怎么干,来听大家怎么说。
一公司
图 江苏南京地下空间项目
加快“四大转型”是践行国有企业新时代新使命的重大抉择,也是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集团股份公司“四大转型”工作会的召开,为我们推进转型发展各项任务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作为谈球吧核心骨干子企业,一公司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四大转型”战略部署,争当“四大转型”的排头兵、先锋队,全面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推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创新,加快向科学管理、卓越管理转变。做实工程技术研究院和“1+4+N”创新平台体系,强化新能源、市政、水利水电等领域前沿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坚持绿色为“鲜明底色”。全力抢抓新能源业务新赛道,力争全年完成新能源装机指标100万千瓦、实现营收20亿元。将传统水利水电、矿山等业务与“新能源+”模式有机融合,打造一批绿色示范工程。
三是坚持数智为“赋能平台”。在应用好上级各类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实现系统集成、数据汇聚、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做实做强BIM中心,推进BIM、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是坚持融合为“基本方向”。在集团引领统筹下,聚焦“七网”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丰富交能融合、建能融合、数能融合、产能融合等业务场景,落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标杆性项目,锻造发展新优势。
路桥公司
图 四川泸州长江六桥
谈球吧路桥公司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转型为关键路径,强化价值创造,坚持实干笃行,全方位塑造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将路桥公司建设成为中国能建“六全”领域、“七网”融合的生力军。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将创新理念贯穿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大价值创造。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聚焦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工程绿色低碳转型,在项目策划、工程建设、技术优化等环节逐步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加快推进数字智慧转型,强化业财一体化、项目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等平台建设及运用,持续开展财务、项目、合同等核心数据治理,实现穿透式管理、集约化管控、数字化驱动。
加快推进共享融合转型,依托完善的投建营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加快推进城市“七网”融合发展,抢抓“人工智能+”行动机遇,持续创新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发展技术和模式,以“交通+”“能源+”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锻造在新基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公司
图 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公司深入践行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聚焦“四大转型”重点任务,以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加快推动主责主业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转型,为中国能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突出创新驱动。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充实工程技术研究院力量,做强工程技术研究院;聚焦大型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高效建造、近零能耗建筑、超高层商业体、抽水蓄能等重点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公司业务转型。
突出绿色低碳。大力开拓新能源、水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全过程,有效降低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工程建设整体绿色低碳水平。
突出数字智慧。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化一线BIM技术研究应用,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强化智能化设备配置,加快推动数据资产积累转化,深入推进“四化”跃升,全面赋能一线生产,提升数字智慧水平。
突出共享融合。充分发挥中国能建“能源+”“数字+”优势,积极拓展以“七网融合”为特征的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业务,丰富公司业务形态,创新产品及业务场景,着力打造多业互融为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公司共享融合转型。
设计公司
图 河北保定城乡冷链物流园EPC项目
设计公司将以集团设计业务体制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四大转型”,深度融入集团产业布局,全面补齐集团产业链短板,为集团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是系统推进创新创效。发挥规划设计牵引、孵化、优化作用,创新EOD等商业开发模式,健全以EPC为主的协同经营和融合发展机制,融入集团发展大局。推进科技创新,加大TBM掘进技术研究攻关,推广应用BIM正向设计、精密测量、智慧检测等技术和装备,加快建设以广源料筑坝技术为代表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30·60”战略,积极拓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清洁能源业务,扩大行业影响力;大力推广装配式、被动式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工艺和理念,持续强化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领域专业技术能力。
三是探索数智转型路径。加大以数字勘测和设计为基础的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五段论”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特色数字化转型路径。围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采用低代码和低能耗软件开展数智建造监控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搭建“建”“用”互促的生态体系,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解放生产力。
四是激发融合发展“乘数效应”。加强同集团内部单位在“全水”、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链协同,实现项目孵化、市场开发、项目履约、设计创效的体系化服务支撑,助力推进投建营一体化。着眼片区开发、城市更新等多业态综合场景,突出产业导入、强化运营效能,提升跨领域设计整合能力,培育“七网”融合独特优势。
交投公司
图 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
谈球吧交投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大力推动“四大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投资建设全国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谈球吧方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研发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等关键技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新量”。打造中国能建智慧交通研究院、谈球吧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揭榜中国能建“揭榜挂帅”项目3项,承担中国能建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等科技专项任务。大力攻坚新技术、新材料,7项科技成果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各级科技奖15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项。
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智量”。搭建智慧运营系统,积极打造智慧收费站、服务区,应用照明管控设备及隧道能耗管控系统等技术,强化高速公路智慧化、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采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应用预防养护技术,开发路面智慧巡查系统,实现科学、精准养护。
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精细化管理见行见效,“1+5”策划体系落地生根、“工完场清”“工完账明”全面落实、计量软件系统全面应用,投资控制全过程全要素管控更加精细。“价值创造五大路径”加速形成,积极探寻新的增长极,全力保障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文旅公司
图 天津市和平区五⼤道公园项⽬
谈球吧文旅公司将深入贯彻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聚焦加快推进“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转型发展的总思路和总要求,高标准推动“四大转型”走深走实,推进“文旅+”业务高质量共享融合发展。
一是紧跟集团发展战略,做好文旅康养投建营一体化平台公司的搭建和转变,充分利用集团筹融资资源和建筑央企优势,以“策研规设”能力为核心,充分结合国家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最新政策,开发水旅融合类项目,创新文旅新赛道,发掘“流量”经济。
二是紧跟国家“3060”双碳目标,做好文旅康养项目与市场流量及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绿色融合,倡导绿色理念,融入环保元素,打造健康出行,以集团新能源为主赛道,推进清洁能源应用,实施精准养护,绿色养护,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减少碳排放,发掘“循环”经济。
三是紧跟市场发展主流趋势,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推广智慧旅游景区,智能康养服务,赋能文旅康养投资业务,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数据研究机构及高校合作,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加强数据收集与数据集成,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发掘“AI”经济。
四是推进集团“七网融合”,推进文旅业务融合发展,深度挖掘集团内部各领域优势,探索“文旅+”“康养+”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围绕集团总部、区域公司及大型项目所在地,充分做好“文化网”“产业网”的核心输出,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强纽带效应,发掘“体制”经济。
五是构建数字化全域市场营销体系。通过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公域、私域两个市场营销阵地。公域通过短视频体系、直播体系和新媒体的完整布局推动公司品牌传播,实现流量变现;私域通过以在营项目为支点构建社群矩阵,对其提供优质服务及产品内容,以客户分享、口碑相传等方式在存量中找增量。
六是加快推动主辅业融合化发展。坚持市场开发一盘棋思想,大力构建“1+2+2+N”市场投资架构,构建以投资与产业事业部+文旅研究院+运营管理事业部主业市场开发“铁三角”架构,以市场开发事业部+运营管理事业部+区域中心传统业务市场开发“铁三角”架构,实现主业转型升级突围,推进传统业务做精做优做强,市场开发量质齐升,为全面完成年度市场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峡电院
图 三峡电院培训楼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以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扣职工培训和职业教育两大核心业务,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争当核心人才成长的“摇篮”,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培训服务模式。深度嵌入集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以高质量、高标准服务集团总部培训业务为抓手,由上及下、由点及面辐射培训市场开发,充分参与企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等各项工作,助推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在职业教育赛道的“换道超车”。
二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组建专业技术工作室,为集团及所属企业提供新材料研发、智能建造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推动集团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打造数智技术服务。强化智能建造技术工作室牵头作用,精准对接项目技术难题,主动参与集团科技成果创新、技术材料整编、技术成果宣贯、技术人才培养等系列工作,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四是融合开展项目化教学。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将技术服务项目引入人才培养,以企业一线项目为载体、以真实生产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功能价值,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教学单元与生产单位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