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能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对“中国能建特种起重运输研究院”等14家研发平台、2家海外研发机构及下设中心进行了授牌。
“中国能建特种起重运输研究院”由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及所属力特公司(机械化公司)牵头组建,致力于核电工程、海洋工程、新能源工程、水电工程、传统电源工程和非电工程特种起重运输技术攻关、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已完成全球首台“二合一”3000吨履带起重机研发、全国首台套超大型行走模块顶升机研发,开发的施工机械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全面实现施工机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为中国能建起重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深耕行业,打造吊装技术研发高地
广东火电起重运输团队汇聚了200余名“高精尖”技术型、创新型、工匠型人才,以中国能建谢为金劳模创新工作室、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示范引领,开展大件吊装运输技术研究,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在提升创新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和人才“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起“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培养了一批机械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锻造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不断攻克建设施工技术难题。
多年来的研发沉淀,广东火电已掌握大件吊装运输领域数十项核心关键技术,工程技术的提升和技术成果的实际运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广东火电所属力特公司(机械化公司)于2016年被认定为广州市重型物件起重运输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23年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核电工程大件吊装与运输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吊装技术研发高地。
2023年9月15日,核电工程大件吊装与运输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
硬核为刃,彰显行业领军实力
连续13届蝉联“中国吊装10强企业(国有)”称号
广东火电力特公司(机械化公司)致力于大型设备吊装运输技术研究,为核电、风电、石化、市政、航天等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提供专业的技术方案与服务,凭借较强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在起重运输领域取得7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连续13届蝉联“中国吊装10强企业(国有)”称号。
2024年7月31日,国内首台套超大型行走模块顶升机、国内首套超大智能型液压龙门架均顺利完成验收交付
广东火电以工程为依托、以工程需求为导向,针对工程存在的痛点难点,成立研发专班,开发了施工机械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实现“数智化”管理,提升设备安全管控及管理效率。广东火电还与知名厂家共同研发出全球首台“二合一”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满足“华龙一号”先进性机组开顶法吊装需求。同时也与设备制造厂家合作研发国内首台套1200吨行走模块顶升机,应用于核电工程建设,解决模块化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难题,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为核电项目核岛关键主设备吊装提供重要保障。
创新突围,造就超级工程“名场面”
港珠澳大桥3500吨大节段滚装运输工程
从1998年的岭澳核电一期到2024年的陆丰核电,23个核电穹顶腾空而起;从16吨起重机到拥有全球首台“二合一”3000吨履带起重机,完成了大国重器的华丽转身;从80吨发电机定子运输到港珠澳大桥3500吨钢箱梁大节段滚装运输,装备技术不断“跨越”。
2018年,三台千吨级履带起重机同时抬吊2200吨分离塔,解决软地基处理、千吨级平衡吊装系统、超重型设备翻转等技术难题;2019年春节,长达1544米的深圳黄木岗立交桥成功拆除,应用广东火电自研的多项工法,解决支撑系统、吊装工艺、场地受限等技术难题;2020年,广东火电首台自升式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完成80台风机安装,以自主创新引领海上风电迈向“新高度”;2023年,核电站核岛临时转运平台整体运输完成,国内核电行业首次实现重心高、吨位重钢结构整体运输;2024年,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广东火电不断创新突破,刷新记录,实现技术成果到应用场景落地的转化,从百吨级、千吨级到万吨级,创造多项标杆工程,在行业内树立安全优质、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
2019年春节,深圳黄木岗立交桥成功拆除
从万米深海到千米高空,从核电之芯到航天之翼,特种吊装运输一直是“超级工程”的关键!起重运输行业也正迎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重大变革。中国能建特种起重运输研究院的成立是对广东火电技术实力的升华,更是对行业发展的主动担当。后续,广东火电将继续专注于吊装、运输技术攻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为加快建设成为“行业领先、国际具有竞争力的工程公司”注入强劲动能。